而这四地也需要一位官吏治理。
薛瑄上书,请皇帝启用李匡。
李匡是宣德二年进士,正统五年,倒杨(杨士奇)事件中,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人担任四川按察使期间,镇压播州等地起义,连战连捷,能力毋庸置疑,是邢狱、掌兵大才。
但他因为和江渊政见不合,而遭到罢官,现在江渊已经死了,朝政也变得稳定,启用李匡,恰逢其会。
中枢批复,启用李匡,任命为三府督抚,升贵州按察使,督抚三府之地。
安隆司和上林司合并,改为尹州府。
南尹州,曾是贵州的古称,贵州的名字,是贞观九年,升南尹州为贵州。
泗城州升为泗州府。
所以有了三府,安庆府、泗州府、尹州府。
李匡赴任路上,给薛瑄写了封信,了解三府情况。
薛瑄据实而讲。
李匡和他关系还算不错,又是他举荐的,二人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但李匡为人刚直,公正无私,不理请托。
二人信中只聊公事,不聊其他,彼此心领神会。
李匡到任后,整顿兵卒,安抚移民,井井有条。
安庆府的造船基地,李匡令官府占了一股,造船基地要给官府定期提供一些船支,免费修缮。
而李匡将汉、土兵卒合并,整顿三万雄师,不停操练。
又给张凤写信,请张凤将南直隶流民,送来三府安置。
并学习欧信,身先士卒,清扫小山寨,开通道路,移土人至城市,重新丈量土地,分配田亩。
“拜见督抚大人!”边镛行礼。
薛瑄还在忙碌,摆了摆手:“仕远(边永)之子?不必在乎繁文缛节,广西是蛮荒之地,和汉地不一样。”
这话惹得敬轩学宫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