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例如10年前的非典和几年前的甲流,政府要求公立医院不惜成本投入,但最后谁来买单?”
某三甲医院的郭医生表示,目前全民医保政策覆盖到位了,但问题很多。比如,医保政策地方保护主义亟待破除,之前规定所有病人不能出市外治疗,否则一文钱不报销;现在,进步了一点,可以通过转院、转诊的方式,由当地医院医生签字确认,但却规定“谁签了字,谁负责该病人的医保费用”。还有相当多的市,规定出了地域治病,医保报销的比例就下降20%~30%。“这样无疑是把费用支付矛盾转嫁到医生身上”。
“在现行的本地医保政策下,甚至剥夺了病人对于治疗的选择权。”郭医生举例说,像关节置换手术,医保限制了关节的费用,这本来是没问题的,关键是限价最高2.4万元,不少病人愿意选用更可靠的3万~6万元的进口关节,同意差额自付,可医保不支持,理由是要限制医生诱导病人‘高消费’。
郭医生坦言,医改进入深水区,更应该沉下来解决与完善公共卫生政策存在的细节性、操作性、公平性等基础问题,真正让患者从中得到支持与帮助,而不是推诿与限制。
白领陈殷每月要陪母亲到医院复诊一次,她认为现在想找特定的专家看病还是比较难,就算挂上了号也要等很长时间,看一次病起码要半天。“有医院开通了网上预约,一般要提前一周才能‘抢’到号。有的医院要预约挂号还要先买卡,假如一年只去看一两次,感觉不太划算。”
社区医疗机构再多些,治疗费用能再下降点。百姓热议新医改方案,治病便宜成大家的期盼。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即将出台,人人享有、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逐步取消医院药品的加价、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等立即在职工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大家普遍认为,新医改是“还医于公益和百姓”,“平时少得病、得病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