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降价,门诊费却提高了,“这让我们每次来看病都要多出钱。”
唐都区主管文教卫的副区长向市医保局反映:目前的情况是:政府花了钱,医院负担重,老百姓感受不是很明显。要继续推进医疗制度的改革,还需要政府、医院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才行。“从政府的层面来说,还是应该加大投入。但是区级财政能量有限,政府的压力也还比较大。”
市民王阿姨关心的重点是医保报销问题,《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报销95%,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兜底线的原则,完善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报销政策。王阿姨表示,以前为了家人住院费用报销的问题,自己医院、相关部门要跑很多次。“将来不但医保报销的比例越来越高,还能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真是为老百姓着想,越来越人性化了!”她满怀期待地表示。
去医院看个感冒发烧,药费动辄上千,让患者常常抱怨“坑爹”。“看不起病”成为医改进程中无法忽视的一大问题。
“如果感冒看病只花了10元,但是却给你开500元的不报销的药品。宁愿看病贵点,也希望开到价钱合适的药品。”
“医改不解决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问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无从谈起。”“作为普通市民,这几年我确实感觉看病的负担减少了,但看病难的问题依然严峻,每次看个专家诊起码都得排半天的队。”
资深医院管理者、主任医师陈薇尖锐地指出,根据她的调研,目前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仅占医院全年支出的10%,“也就是说余下的90%都得靠医院自己去‘挣钱’,在这样的体制下,公立医院怎么可能不创收,怎么公益?”
陈薇还说,这几年,公立医院除了治病救人,还承担了很多行政任务,例如对社区医院的技术指导、培养全科医生、指导社区医院的慢性病管理工作,“这些任务都要耗费人力物力,但却没有来自政府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