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诸王,按照新的爵制,分郡王和县王两种,以曹昂帝长子的身份,又是主动辞位,而不是因罪获贬的,就该封为郡王啊,可是偏偏只给了他一个县,而且这县属金城郡,其实是在吕布的凉国境内……
曹操的意思,赶紧把凉州五郡还回来吧,要不然瞧你女婿都没地方可去了。
废黜曹昂并没有引发朝局多大的波荡,因为这早就是意料中事了,群臣从数年前就开始各有所戴,唯独曹昂因为如同被软禁在宫中一般,所以反倒没几个拥护者。再说此乃曹昂以身体问题为借口,“主动”请辞的,就算还想保他的,也找不到借口上书劝阻啊。
至于曹丕继嗣,固然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也让某些人捶胸顿足,但终究无论按嫡庶排序,还是按年齿排序,曹昂之下都是曹丕,他最具有继承合法性。事情敲定前大家伙儿还能私下谋划,争斗不休,等事情真敲定了,在没有揪着曹丕什么大错的前提下,也都不好开口阻挠。
再说了,以曹操的个性,是那么容易收回成命的吗?
但是随即杨修的下狱,就确实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
杨德祖是鄄城王曹植的党羽,此事尽人皆知,杨修本人也并不避讳,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曹植。如今曹操先立了曹丕为太子,旋即逮捕杨修,谁都清楚是要削诸王党羽,以稳固曹丕的太子之位啦。
杨修的罪名是:“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谁都清楚“交关诸侯”乃获罪之由,但就表面上看起来,“漏泄言教”则更为严重——当储位未定之时,有几个臣子不“交关诸侯”的?哪怕基于法不责众的原则。都不能因此而独罪杨修啊。但“漏泄言教”就不同了,用后世的话说乃是“泄露政府机密罪”,足够餐那项上一刀。
在原本的历史上,杨德祖就是因此而死的,只不过在这条时间线上。情况略有所不同,案审多日,曹操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宰掉他。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