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人以上,或可近乎五千,未明也。
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假设敌军确有五千上下,并且皆为精锐,那么仅派一支别军前往征讨,恐怕很难在短期内竟其全功。故而部分幕僚表示,应该全军转向,退返辽西,或者最不济也该把主力退至昌黎,斯可保万全也。否则后方无法尽快打通粮道,前方的辽东军主力再趁虚杀来,那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是勋亦觉得此言有理,然而一旦全军退返,即便能够很快重新打通运路,一来一回也得耽搁半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所消耗的粮草,所耗损的兵力和士气,将使得幽州军很难卷土重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直接打通后路,顺便打道回府。这使他心有不甘,万分地不情愿。
诸葛亮及时站出来为是勋解围,分析说:“吾料敌必不足五千也,且非精锐。因何而知之?辽东胜兵不过四万,锐卒十之一也,若尽起之以抄掠我后,则当面之敌乃不足虑——公孙氏安敢为此?”
公孙家的地盘不小,但短期内能够集结起来的兵马数量有限——况且柳毅在乐浪,还未必愿意赶回来救援——咱们往多里说,也就四万人马吧,超过一半只是战斗力有限的辅兵,剩下那两万,真正精锐也不过四五千罢了,他们真敢全都拿出来抄咱的后路?就不怕襄平空虚,被咱们趁机直捣腹心吗?
郭淮赞同诸葛亮的见解,但同时认为己方除非拿出近半数的兵马来,才有希望在短时间内打通运路。而且大军若不后退,一旦战事不能如愿,稍有拖延,军中粮尽,那可如何是好?
阎柔沉吟少顷,突然提出:“何不北上玄菟?”
玄菟郡位于辽东郡正北方,原本疆域很广,户口也繁,不在辽东之下,后因屡次受到鲜卑、高句丽、夫余等外族侵扰,土地日蹙,人口也直线下降,最终变成了辽东的附属。不过根据桓帝朝的统计,户仅一千五百,人口亦尚有四万之多——估计很多都是奴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