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调来了数百乌丸精骑,协同作战,另方面也使苏仆延率军先发,去打击辽东势力。问题那苏仆延确实是个老滑头,他基本上只在辽东属国境内转悠,所到之处抢掠一空,至于辽水以东,仅派了几支小队从海口附近泅渡。去安市、汶县境内武装游行了一回而已。苏仆延的意思,你们要打随便打。我可趁乱渔利,至于以我为前锋去跟辽东主力磕架——傻瓜才会从命呢!
所以是勋在渡过大凌河以后,基本上就无法搜集散谷啦,全得靠后方转运。他在大辽水西岸停留了数日,积聚了粮草,然后渡过河去,却又面临着辽东方“坚壁清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恶计。偌大的辽隧城及其郊野,竟然连百石粮食都搜集不到,这时候后方运路再一断绝,幽州军断粮之日,眼见得为时不远啊!
诸葛亮就来禀报,说后方粮草若再不能运上来,仅军中之粮,最多也就维持十天而已。是勋大惊,匆忙召聚部属商议对策。
首先,大军暂停,不再往襄平挺进,而暂且后退回辽隧——这是众人的共识;其次,派遣兵马前去疏通粮道,亦为必应之策。但问题敌军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得派多少人去,才能保证短期内即获全胜?
这年月侦察水平非常低下,全得靠眼睛瞧,而且也没有望远镜,想要判断一支兵马的准确数量是桩非常困难的事情。除非对方把兵马全都拉在平原上,列阵排开,那么有经验的兵将一眼望过去,即可估摸个**不离十。而倘若对方凭坚而守,或者分路而进,想要准确估算,就相对为难了——这也正是辽东军吃不准幽州军的真正数量,结果被韩耀一句“不下十万”就给蒙骗了的缘由所在。
刘煦所部不过千余人,但是占据了幽州军的一处堠堡,并且分部出来当道设寨,幽州军的哨探远远望见以后,疾驰而归阳乐向典韦禀报。既然是第一份情报,尚未经过反复侦察、计算,那么水分自然也就比较大啦。典韦向是勋的传报是: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