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子,在卷上写了题目,然后抬头:臣对臣闻……这是殿试这道题目的标准格式,开头都要写下这四个字。
到现在,考生已经是事实上的大明官员,自然要称臣。
写完这四个字之后,考生们都停了笔,低头思索接下来该写什么。
殿试没有发草稿字,需一次作完,考的就是新人们的全盘统筹能力。
在以前就有人因为作题的时候不小心写错了句子,或者留下了污迹被降了一等。
吴节感叹一声,却不思索,提笔就开始在卷子上麻利地写了起来,须臾,就写了上百字。
旁边的申时行心中一凛:士贞兄这么快就开始写卷子,根本就是不假思索,好生了得,难道我先前的猜测错了。
想到这里,他也不敢再多想,忙用标准有利的魏碑一笔一划地写了开来。
殿试和其他考试不同,除了弥封住考生的姓名籍贯外,不需誊录。因此,考生也不需用那讨厌的馆阁体作文。实际上,无论你用什么书法字体,只要写得好,就有分数加成。
毕竟殿试中的考生都已经有了进士功名,文章好坏考官也不大愿意细看,如果你字写得实在好,让考官眼睛一亮,没准就能给你一个好成绩。
再加上这场考试的题目实在没趣得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成了书法的大比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