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派有文有武,竟然茁壮成长起来,很快就声势大振,居然可以和方黄派、卓景派分庭抗礼了。
这三大派不管真正目的是什么,但是都打着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皇上,为了大明!
朱允炆本来就是个耳根子软、没准主意的主儿,每天都被这三派理论来理论去,理论得他脑门生痛,连他爱不释手的“周礼”也暂时放下了,每天一上朝就打起精神,开始“活稀泥”。他开始觉得,现在最可爱的就是骑墙派。你看,骑墙派站在那儿,呆头呆脑的,从来也不找麻烦。
僵局,需要一个契机来打破了。
不管是山东河北一带南北两军的对峙状态,还是朝堂上的三足鼎立状态,都需要打破。
春暖花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曹国公府,李景隆直到很晚,才离开书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李景隆有了记笔记的习惯。
军事上的部署、朝堂上的纷争,他都事无巨细地记下来,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的都是他忧国忧民的感慨,如果这本笔记落到皇帝或者方孝孺、黄子澄手中,即便政见不同,想必他们也会为曹国公大人这样高尚的情艹和伟大情怀而感动。
李景隆嫌原来打扫书房的家仆据说毛手毛脚的很不受曹国公大人待见,现在他已指定了专人清扫书房。这个人叫徐姜,是国公大人第五房爱妾一浊的堂弟引到府里来的,才来了不到半年,很机灵、很有眼力见儿的一个人,干活也勤快,所以受到了李景隆的青睐,成了专门洒扫书房内外的下人。
眼见曹国公大人起身往后宅里去了,徐姜便进了书房。
桌上的灯还亮着,这是曹国公的习惯,桌上亮着灯,那就是需要马上“打扫”。
徐姜关好房门,放下扫帚,走到灯下打开了李景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