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套规则,不仅仅是掏钱请客这般简单。
交际中从身份认同到舆论认可、从称谓到礼节是虽然复杂但又脉络分明的体系,各有各的说头,各有各的“礼”。譬如同乡、同年、同窗、同道、同门、师生、辈份、故旧…就算包括最难听的同党,那也是各有所指、截然不同的。
礼法社会里,这就是一种秩序。想融入统治阶级,那就必须要将心态融入这个体系,当然你的身份必须先达到一定分量才有相应的资格。
以李大人在京中交往为例,他对上卢尚书,就是无可置辩的同乡、晚辈、门人(不是门生);对上赵总宪,因为李佑对赵家二房有存亡续绝之恩,又与赵二、三老爷平辈相交,所以就算和赵大中丞差了三十多岁也是本府故旧、同辈末进;但李佑与许天官的关系最为复杂,从恩主陈巡道这里能隐隐的扯出点脉络,可是又不明确,也隔了一层。但他确确实实又是许天官重用的,所以大概只能用“党羽”两个字来描述了,同为党羽的左部郎等人算是同道。
李佑心里敢断定,陈巡道最近来问字这事,不是许次辅示意的,就是黄师爷撺掇的…这是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重要到刚刚进入家门的李佑暂且放下了逗弄儿女和与妻妾亲热的心思,在堂中沉思起来。
为你取字的只能是师长,今年也才二十八的陈巡道单纯说是“长”勉强了点,叫心理年龄二十三四的穿越男李佑情何以堪,适应起来大概会很费功夫。但陈巡道作为“师”绝对够格了,连起来可称为“师长”。
其实按照礼法,这不在于年纪大小,就算主考官比考生小,考生被录取了也得叫主考官一声老师。若李佑去当江都县上了任,县中三四十岁的秀才见了他也得称一声老父母…官场中的师生,自然和学校中师生不同,那是直接关联到你的前途命运、任官资格等很实际的利益。
李佑再次将陈巡道的履历表想了一遍:硬邦邦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