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市镇。”
市和镇,最初是不同的。
从先秦到隋唐,做生意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售卖。朝廷划定了专属区域,而且还会派来收税人员,必须到指定区域合法经商。
随着生产力发展,原有的坊市制度在北宋瓦解,且乡村地区也形成更多的草市。
以上说的是市,镇同样也在变化。
镇最初就是军镇的意思,那是真要驻扎军队的。到了北宋,镇转化为“准行政区”,跟场、监、寨、堡一样,通通都派驻了官员。
这些镇、场、监、寨、堡,根据各自重要性的不同,从副州级到副县级都有。
在远离战争前线的区域,北宋的市和镇渐渐同化,开始被统称为“市镇”。但又没有完全同化,因为镇依旧保留着辖区,一般管辖着方圆五里范围。
最牛逼的镇,管着方圆四五十里,已经跟县级行政区差不多了,而且存在有大量的镇属官吏。这种镇的主官,品级比县令还高。
这二十年来,大明朝廷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
寨、堡被大量取消,当地驻军遭到缩编,多余部队迁往新收复的国土。
场、监也消减合并,取消场监官员的民政权。相当于从原来的“准行政区”,彻底变成了国营企业或税收机构,把当地百姓的管理权归还给州县。
镇却是被加强了“准行政区”属性,并与地方草市属性合并。少数一些经济发达的镇,被确立为副县级行政区,并且挤占了乡的生态位——乡是不设官员的。
现在的副县级镇,朝廷会派驻低级的品官,这种镇直接吞并乡级辖区。
一般的镇,没有行政辖区,它依旧属于某某乡。朝廷会派出税吏,但税吏不在镇上常驻,只在固定赶场天跑去征店铺的坐税,甚至不对流动小商贩们收税。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行政改革,它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