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降低了单晶炉的解析成本,最后把系统的“价格”,压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
那现在,实际上他也完全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来找到那几个正确的容错因子!
想到这里,他悄悄打开系统面板,选中一台陌生的lm-6000燃气轮机,随后又选中了这台燃气轮机的透平叶片模块。
由于之前他已经对agt110完成了解析,此时系统显示的解析消耗仅为0.12点。
但是,有就行!
只有一个数字,知识增量就可以体现在数字上。
模型是现成的,但适用于现实的模型却还不存在。
那就是说,只要自己补齐了容错因子,就一定可以容纳数字发生变化。
这算是一种投机取巧,但.
难道利用大量的数据来修正模型,就不是投机取巧了吗?
他只不过是把过程搬到了虚拟的系统中罢了。
想到这里,陈念精神一振。
随后,他收拾起桌面上的数据文档,头也不回地跑回了自己的住处。
而他身后的那些研究员,则愣在了原地,面面相觑。
“这么搞能行吗?”
其中一人略有些忐忑地问道。
“.不知道,反正如果让我来做的话,大概率是不行的。”
“他不知道不知道。”
“陈工确实是天才,但我觉得这种事情不是天才能解决的。要么我们还是找王总问问,看能不能从哪里调点数据过来?”
“也有道理,起码有数据,陈工还能有点参考.”
“走吧,我们一起去找他看看。”
“那陈工那里呢?要不劝劝?我感觉是无用功啊。”
“别闹了,我们有啥资格劝啊.认清自己,不要用自己的臆测给天才设上限。”
“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