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朝鲜要自由得多。
时已隆冬,但琉球这里并不冷,反倒显得热气腾腾、生机勃勃。
而大明的北京城,《明报》上早已刊发,在大明百姓眼中看来,今年是干脆利落地收服了两国。
琉球自不必说,倭贼丧尽天良,琉球王室和官民是遭逢大劫,倒并非他们的过错,大明此去既是扶助藩国,又是为将来根除倭患做准备。
而朝鲜那边,外戚姐弟竟如此蛇蝎心肠尽诛朝鲜国主及诸王子,也属实骇人听闻。
“这等昏庸淫乱、信用奸佞之王室,民心尽失也是理所当然!”
“呵……”
“你笑什么?”
被问的人只是摇头,但话他是不会说出口的。
只听《明报》上说,自然是如此。但那之前的朝鲜国主李怿诸子到底是谁杀的,这哪能细细琢磨?
自认为看得更深的他倒也不是鄙薄大明官兵甚至皇帝陛下,他只不过认为这下可就有点难办了。
在其他诸藩那边看来,大明的名声只怕有些臭了,行事太过狠辣。
事实真相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朝鲜王室这两代几乎被除尽的事实。
这能让人不害怕吗?
连大明内部都有不少人这样猜想,外藩就更不用说了。
乾清宫西暖阁里,朱厚熜看了几份奏疏,随即就放开到了一边。
“留中吧。”
这些都是建言的奏疏,是对皇帝说的,而非普通民政事务。皇帝如果没有新想法,那么就不会批复后转到国务殿和相关衙署研究怎么办理。
说的正是这件事。
一年获两藩国,其他诸藩该如何安抚一番?
朱厚熜知道许多人的惯有思维是没办法强求的,说到底,大明官员的道德底线恐怕本身就是最高的。
大明宗藩政策的改变,还不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