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得怪好吗?”
张居正笑了笑:“小子只说一点。过去官府收粮用的升斗、杆秤,那可是五花八门采买而来。乡亲们交粮,吃过亏吧?”
他小时候的记忆虽然淡泊了,但毕竟经历过,他的爷爷、父亲也还在。
昔年他爷爷张镇耕田,自然每年也逃不过夏粮、秋粮征缴。其中门道,张居正是知道的。
看了看朱载墌之后,他举了举例子:“老规制也一直有,但升斗、杆秤、砝码,过去朝廷可不管。胥吏拿到乡里的,量足不足、准不准,还不都是他们说的?都说收粮有三大,秤大、斛大、脚大,这些道理不需小子细说。”
盘剥民脂民膏,地方有的是办法。
过秤,原本百斤的粮食,兴许便称出来短了一二十斤。量斛,十斗兴许便成了八斗。再踢一脚,又矮下去一截。
张居正望北把手举过头顶:“如今陛下圣恩,定新规制,有些手脚兴许还免不了。但乡亲们也不需识字,只消认得那些升斗、杆秤、砝码上的花押。”
“什么花押?”有个老农问了问。
张居正向那安乡郎行了行礼:“何老,烦请将那《中华人民皇宪大明国计量标准章程》给小子一下。”
“张小哥客气了。”那安乡郎忙将怀中揣的那本册子交给他。
“何老识字不多,小子却是都识得的,昨夜在何老家中也看了看。诸位请看这里!”
张居正将那册子翻开到一页,指着其中的一段话:“自公元二三八二年,也就是今年开始,大明诸府州县,公务所用计量工具概由民政部采买、发运各地。公务所用计量工具,暂仅允将作监承造,一概刻印将作监标花,加印工业部标准司核验标花。”
他又翻到了最后,指着两个图案:“看到了吗?这就是原先御用将作监的标花,这是新设的工业部标准司的标花。御用将作监承造,标准司核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