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只有九岁的孩子。
大明人杰地灵,难道缺二十左右的英才吗?
人人都只看到“太子”二字,而不会去多想伴读。
太子师都是端重臣子,而且想做太子师的不要太多,但太子需要真正的伴读吗?
如果是勋戚之后,那便只是提包忙前忙后的书童、奴才。
可民间幼童钦点为太子伴读,闻所未闻!
所以此事必不可能为真,陛下此举定然另有深意!
他们只是不知道,那可是张居正啊!
……
朱厚熜自然想不到他们会把这个举动想歪到这种程度去,张白圭人还没到,曹察、费懋中的“请罪”奏疏提前来了。
他看得无语。
京城里,本来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当时除了黄锦,只有海瑞在场。
海瑞能大嘴巴到处咧咧这件事?
但现在,京城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因为费懋中的请罪奏疏虽然没提到什么“太子伴读”的事,但费懋中却表达了“文教尚未昌盛、臣当继续努力”的态度,就差把他不该那么轻浮、歌功媚上写到了脸上。
而曹察则是说欣闻此事,才知新学推于湖广,已结稚果,他为过去关心文教不够而请罪。接着汇报一下湖广秋粮事,然后称湖广百姓俱感陛下恩德,今年丰收,都在为陛下祝祷,惟愿陛下万寿无疆。
两人的奏疏都是经过了通政使司的,他们都提到了那幼童入京一事,而后都请罪,这是为什么?
难道新一代的孩子当中出了天才不好吗?
难道皇帝召这孩子入京考较,表达对于文教的重视不好吗?
两个人这么大的反应,自然是因为其他更敏感的原因。既然另有原因,以这些二三品大员的人脉圈子和为官素养,又岂会不和京里京外的朋友通通气,交流一下情况和意见?
朱厚熜不由得问了问徐阶:“国务殿不是说这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