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宏已经六十六岁高龄。
其实他已经想回乡了,可是他和费懋中的想法一样:费家在这一朝已经太扎眼了,多提携一些后辈,多结一些善缘,对费家好,对国家也好。
杨一清为何能得皇子扶灵归葬?因为他死在任上,那是嘉靖六年宣大一战后大明筹备北征的艰难时期。
差点死了一次的王守仁得守在宣府,已经年近耄耋的杨一清也得在总参的位置上殚精竭虑。
所以费宏已经做好了准备,恐怕无法在铅山老家安然离世了,死后尸骨也不免颠簸一路。
况且,若也想有个配享太庙、入英杰殿的恩典,费宏也需要在江西这个旧理学大省把新学推广好。
结果费懋贤的信里,他们给费宏送来一个晴天霹雳。
“愚笨不堪!”费宏的手都有点哆嗦。
贺表是侄子上的,但他儿子也有份。
荆州府出了个神童,嘴上说是陛下新学文教之功,但荆州府的学正是谁?是费懋贤。
费家都出了第一个总理国务大臣,还要什么功劳?还要出几个参策?
每一代都有人在朝廷,就已经够了。
再出重臣自然是好的,可那要等到下一任天子继位!
现在呢?皇帝说:“太子伴读”。
看一看十多年来,皇帝已经动了多少大族的刀子!
宗亲、勋戚、官绅、富户……
费家已经把善缘结到九岁的孩子身上了?想干什么呀?
他知道时间紧迫,因此很快就提笔回信。
这件事,费懋贤和费懋中这俩堂兄弟后面怎么做重要,朝中究竟是怎么了也很重要。
皇帝因为一道贺表中提及的神童就如此举动,绝对是要以小见大,做些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江郎才尽”人人知晓,任是费宏这等重臣,也不会把这件事情往最简单、最朴素的一点去想。
皇帝就算真的是对谁另眼相看,至少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