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江海潜寻 > 第106章 陈公弼·顾华玉·卢威

第106章 陈公弼·顾华玉·卢威(1 / 4)

上司,陈希亮,字公弼;下级,苏轼,那时还不曾号“东坡”。

不过,因为苏轼之前是由“贤良方正极言能谏科”中举的,且成绩优异,因此,苏轼得了一个雅号,叫“苏贤良”。

这是凤翔府的幕僚们取的。在他们眼中,苏轼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之高位——凤翔府签判相当于市秘书长,实在是太令人羡慕了。

但其实,苏轼对这份工作不怎么满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上司陈公弼不苟言笑,严若冰霜,且时常挑苏轼的刺。

初入官场,苏轼细加琢磨,以为陈公弼是在嫉妒他,忌惮他。因为,同事们唤苏轼“苏贤良”的话,被陈公弼听到了。

不仅听到了,还大声呵斥,说苏轼不过小小签判,竟敢妄称贤良。

苏轼解释了雅名由来,但仍被批评了一顿,心里很不服气。说起来,同为眉山人,陈公弼和苏轼是老乡,苏轼怎么也想不到,老老乡竟然会针对小老乡。

这之后,苏轼觉得陈公弼特别爱打压他。但凡他起草的公文,总是被陈公弼改来改去,就连他做了调研认真写的报告,也被对方压起来不予回复。

苏轼郁闷极了,某一次他故意缺席会议,来表达不满。陈公弼十分生气,当众宣布对于这种目无组织纪律的人,要罚黄铜八斤以儆效尤。

苏轼憋屈极了,便修书给欧阳修、韩琦诉苦。信函虽已寄出,但苏轼心里有些打鼓,平心而论,除了折腾自己这事儿,陈公弼是个极为称职的父母官。要是给他招来大麻烦,却也不该。

几日后,陈公弼主持修建的凌虚台就要竣工了,他好声好气地请苏轼写一篇《凌虚台记》。

苏轼一看,“借题发挥”的机会来了,便写了一篇带刺的文章。诸如“物之废并成毁,不可得而知也”“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这样的文句,比比皆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