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毅没有打扰曹敏的表演,将无人机收好,转为手机直播后,便往那栋小楼走去。
一进大厅,发现活动区分了左右两块。指示牌左边写着“螺山银针”,右边写着“螺山毛尖”。
“大家想看哪一种?左边扣1;右边扣0。”石毅小声地征询意见。
然后弹幕里飞出了一大片[2],以及[2333]。
石毅笑着摇摇头:“那我还是选1吧。毕竟螺山银针,名气大些。”
走过回廊,推开大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宽敞的活动室内,已经挤满了人。
自从2022年,华国茶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老百姓对茶工艺、茶文化的热情是与日俱增。
好在主办方有交代过,石毅表明身份后,便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地抢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位。
场地正中,架着一口光滑锃亮的大铁锅,锅里是新鲜采摘的芽头。
一个穿着白色练功服的中年制茶师,正在那里认真地炒茶。
只见他两手轻轻捞起一捧芽头,由怀内向前推去,再上抛抖散,让茶芽沿锅下滑。
如此反复,神情悠然,整个动作灵活而轻巧,看着就有股茶的韵味。
石毅将手机连上耳机,小声地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螺山银针制作的第一步,杀青。”
“为了维持银针的茶型,不让芽头弯曲、茶毫脱落、茶色深暗,这一步动作一定要很轻。”
石毅将手机镜头对准大铁锅,直接推了一个大特写。
只见原本鲜嫩的芽头,逐渐萎软下来,绿色也略有消褪。
伴随着一遍遍翻炒,一股清新而浓郁的茶叶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很快,制茶师便停下了杀青的动作。
两个戴着隔热手套的助手上前,将茶叶轻轻倒入旁边的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