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之位,绝不是他云家私有传袭之物,但之前若说谁最适合接下父亲之职,他定然也和所有人一样,会毫不犹豫地想到长兄。
可徐军先破江宁,又向和州攻来,他突然间就失去了父亲和长兄。
「我比之父兄差了太多,因而身处此位,时常觉得自己并不足以配得上它,也不足以配得上和州百姓的信任。」云回第一次与人吐露出此等「心虚」之言。
他不敢同母亲说起,恐母亲担忧。他不敢同属官们提起,恐被轻视和质疑。
他时常认为,自己能得和州百姓爱重,大半是凭借父兄留下的好基础好名声;而当初他能守下和州城,靠的又是常家父女的相助……所以,他很怕自己会守不住。
听他坦言说自己「不足以配得上」,常岁宁反倒觉得稀奇:「你怎会配不上?从你不愿弃城而逃,而决定留下死守和州的那一刻起,你便配得上和州百姓交付他们所有的信任了。」
「当初若无你带兵死守和州,拖延了支援时间,纵然我与阿爹赶到,必然也要为时已晚。」她道:「你纵然曾得他人相助,但你自己亦有诸多过人之处。这世上本就无人能独自成事,实不必因他人之长,便觉自己一无可取。」
云回看着她,有着片刻的怔忡。
常岁宁最后与他道:「自省必不可少,然自轻自疑却不可取。」
「是我能力尚且不足。」云回眼底的自疑散去了大半:「我会让自己早日具备不再自疑的能力。」
常岁宁与他笑着「嗯」了一声:「这样就很好。」
「其实我知道,当初朝廷使我接任和州刺史之位,更多的是为稳固和州民心。」云回道。
常岁宁点头,这一点倒也是事实。
彼时因李逸未曾出兵支援江宁,致使徐军一路杀到和州,而之后李逸又不愿出兵援救和州,因而和州百姓待朝廷是有些怨气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