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后世信息大爆炸洗礼过的李存,早就认识到了,作为帝王如果不求谏纳谏,不知晓民声,其治下的王朝迟早会灭亡。
就像历史上的隋朝,隋炀帝偏信拒谏,结果二世而亡。
——元人戈直曾说,隋炀帝失去天下的原因有很多,而最大的原因就是拒绝纳谏,不听下属及百姓的声音。李世民得天下成为千古一帝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求谏纳谏,重视臣民的意见。
耳闻目睹过太多这样惨痛的历史教训的李存,当然不愿重踏杨广的覆撤,而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李世民那样的千古一帝。
还有,封建国家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普天之下英非王土,率土之滨英非王臣,皇帝高于一切,集所有大权于一身,对皇帝没有任何监督机制。
——虽然历朝历代都设有监察御史,谏议大夫等司职监察,谏争之臣,但绝大多数只是监督、纠察臣僚,对于皇帝则形同虚设。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属于平庸无能,或腐败昏暴之类;只有极少数励精图治的皇帝,不但注重发挥监察、谏议部门的作用,而且让所有臣下来监察自己,并接纳各类臣属的谏议。
而李存当然想当后者了。
在李存刚刚连着灭高丽、金国两个国家,彻底收复辽东、箕地及东北,大大的开疆拓土,功盖古今之时,能写出《求谏赋》这样的求谏纳谏的文章。
再联想到前一日李存写下的《开惑论》。
李存只是发发牢骚、吐吐槽,说得也是实情,并没有什么错。
但就是因为李存担心,自己的做法,会阻碍了自己的视听,在没有任何人劝谏李存的情况下,李存自己就及时改正了过来。
这让很多文官、文人都激动得落泪,庆幸他们遇到了一位通情达理的明君,哪怕他们的意见提错了,李存也不跟他们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