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种师道说,当务之急乃保境安民,不该跟大乾王朝争一时、一地得失……
总之,赵桓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种师道他们肯定打不过乾军,这仗不能再打了。
李邦彦等宰执担心种师道他们再战之心不死,纷纷向赵桓上奏,以种师道「出师败绩,可正典宪」为由,请求罢免种师道的职务。
其实——
谁都知道,姚平仲不是种师道派去袭营的,而是赵桓亲自派去袭营的,并且是刻意绕过种师道的。
而且,说种师道打了败仗更是鬼扯,种师道明明打了胜仗。
可是,真正打了败仗的姚平仲,害怕被种师道以军法斩首,直接就跑了,现在人没准都到华山了。
「罪魁祸首」跑了,赵桓为了推卸责任,便准了李邦彦等主张议和的大臣的奏请,罢免了种师道的宣抚使一职,改任种师道为太一宫使。
说穿了,赵桓主张的劫营失败了,必须得有人出来帮屁大点责任都不敢承担的赵桓来承担责任,因此,种师道就成了赵桓的替罪羊。
但就是这样,李邦彦他们这些主张议和的人都还不满足,他们还主张将种师道给绑起来,交给李存处置。
后来,李存听说了此事之后,直接点破赵桓君臣的小把戏:「替罪羊而已,免了罢。」
传话的人不敢跟赵桓君臣这么说,只说:「大乾皇帝认为他处置别国将领不符合礼法,还是由陛下自行处置种老将军为好。」
赵桓到底没有无耻到,将种师道杀了,然后将种师道的脑袋给李存送去的地步。
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谁都知道,到底谁才是这次夜袭的真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是赵桓杀了在西军当中威望极高的种师道,没准会导致西军整体哗变,进而导致赵宋王朝覆灭。
赵桓考虑了很久,最后派亲信内侍给种师道送去一封他亲笔所写的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