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可以推断出来,建国初期的那几年,帝国治下的大部分地方,人均粮食水平只有两百公斤出头,超过两百五十斤的都少。
用后世的水平去看,那么整个帝国都是处于严重饥荒的状态。
等到承顺十二年的时候,大楚帝国里最富裕,人均粮食最高的苏州府里,也不过三百二十公斤,很多地方普遍只有两百五六十公斤,少数地方只有两百公斤左右。
大楚帝国那个时候,依旧处于饥荒状态,绝大部分民众都没有尝试过吃饱饭的日子……
对了,插句题外话,别小看大楚帝国的这个水平,这承顺十二年的时候,大楚帝国的人均粮食水平已经和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印度差不多了。
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印度,自产粮食人均也就两百多公斤……大概和大楚帝国建国初期差不多,但是如此情况下他们还大规模出口粮食……也是个奇葩!
在后世的全球范围内,普通人能够叫得出名的非战乱国家里,就她一个属于重度饥饿状态……北朝鲜都比它强,这个按照联合国统计标准,人家好歹三百公斤呢。
作为对比,后世普遍来说,正常国家的人均粮食应该维持在四百公斤以上,低于这个数据就是有饥荒的风险……俗称人民吃不饱饭!
大楚帝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其实大部分时候人民也吃不饱饭……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农业生产技术就只有这点水平,人又多。
在承顺七年,也就是初步平定残明各势力以及西南驻地,结束所有大规模内部战事的时候,大楚帝国全面控制华夏大地的时候,初步统计的人口也八千万上下。而且人口还在持续上涨,过去二十年里,根据初步统计人口至少多了一亿多……
目前大楚帝国的人口都两亿五千多万人了,人口增速极快!
这粮食产量虽然也是翻倍的涨,奈何人口增速同样也快,所以人均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