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国的后花园

第六百九十八章 帝国的后花园(3 / 8)

那都是属于昂贵的生产工具,价格极其昂贵,寻常农民家庭根本无法拥有。

但是大楚帝国官方开始强力推动民间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耕牛以及农业用骡马的发展,通过大量筹办官办耕牛或骡马场,培育出来更多的耕牛或农用骡马并推向市场,同时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畜牧业。

当耕牛以骡马的供应数量多起来后,耕牛以及骡马的的价格自然也就逐步下降。

再加上农民们逐步增收后,一些富裕的农民家庭已经逐步能够购置得起耕牛并繁殖。

如此经过长达十年左右的农用畜牧业扶持推广后,如今大楚帝国民间里的耕牛以及农用骡马的保有量已经非常庞大了。

而这,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人均生产效率。

当然也少不了大楚帝国持续二十年不停的各种水利设施建设。

这每一项措施,每一种政策,可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只有一小点,但是众多政策所起到的作用汇总起来后,那么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了。

再加上大楚帝国还在北方人少地多的地方,尤其是东北地区里展开大规模农业开发,在这里展开的是大规模的马耕,又为大楚帝国增加了大量额外的粮食供应。

还有在南洋地区进行的扩张和殖民活动,也为大楚帝国带来了大量的粮食来源。

在北方草原展开的大规模畜牧业,虽然说这些地方的畜牧业所提供的肉食,在缺乏保鲜技术条件是很难供应到太远的地方,但是就地供应本地以及部分北方省份还是不成问题的。

北方省份获得的肉食供应多了,那么相应的大米等食物的消耗就会少一些,然后逐步大米小麦等粮食就可以南调,最终提升了整个帝国的粮食供应水平。

最终体现下来,大楚帝国的人均粮食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建国初期缺乏有限数据,但是根据少数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