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楚帝国还是初步解决了刚才的量产问题。
为此,海军也正是启动了铁肋木壳船计划,这个计划里不仅仅要探索研究钢铁作为船只承重结构,寻求进一步提升战舰性能,降低成本的任务,更要承担取代以钢铁取代木材作为船肋的重任。
而这一点,倒是和性能什么的没有关系,只要是因为大楚帝国海军使用的战舰以及大型武装商船,清一色的是新船型,而这种新船型是根据盖伦船型改进而来。
这种船型好坏先不去说,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船只框架里,是有大量船肋存在的。
而这些船肋并不是平直的,而是带有弯曲幅度的。
由于木材的可塑性很差,因此很难把原本笔直的木材搞成弯曲的,只能是选择天然就存在一定弯曲的木材作为船肋材料所用。
可以想象的,这种材料很不好找,而在木材生产过程里就通过人工干预的话,,这就需要漫长的时间,不是几年……几十年!
舰政部里就提交过一份报告,说是船肋必须天然的弯木,而本土产量极少,相当一部分还需要从南洋各地搜寻进口,但是数量也不多,哪怕帝国如今已经满世界搜罗这种天然弯木,但是长此以往,恐怕数年后造舰就凑不出足够的船肋材料了。
而铁肋,却是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玩意。
钢铁这玩意对于大楚帝国而言多得是,那么是造船用的铁肋要求更高,生产也比较麻烦一些,但还是那句话,这些只要付出一定代价那么都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诸多因素最后都导致了海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铁肋木壳船计划。
而后还更进一步,准备在十多年后再一次重启铁铸火炮计划,试图通过熟铁铸造火炮来降低火炮成本。
不过,虽然海军启动了所谓的熟铁铸造火炮计划,陆军那边却是无动于衷……不是陆军不关注熟铁,不清楚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