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大冶钢铁公司生产的熟铁有十几种不同规格的缘故,不同行业对钢材的强度、韧性、可加工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而零部件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了加工水准。
越是大型的零部件加工起来就越是困难。
当然了,这些也都是因为大楚帝国的整体冶炼水平还是比较有限,比如炉温这一明显指标,经过了十几年折腾后才勉强做到一千四百度。
如果能够把炉温做到一千五百多摄氏度,那就不用那么麻烦了,直接搞出来纯铁水,因为铁的熔点就是1538度。
搞出来纯铁水后,后续就简单了,完全可以根据材料的需求来进行渗碳操作,适当添加碳元素就能够得到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也就是钢。
到时候你要低碳钢就有低碳钢,要有高碳钢就有高碳钢。
而且还能根据需求添加其他乱七八糟的各种元素,制造出各种不同的铁合金材料。
此外,炉温达到要求后,就能够采取直接浇铸成型,以获得性能满足要求的大型钢铁零部件,而不是和以往一样只能得到硬而脆的生铁……
尤其是超大型钢铁零部件基本只能依靠浇铸成型,而大型钢铁零部件的生产加工水平,往往也代表了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基础能力。
哪怕是后世里,也只有少数真正的重工业强国,才能够直接浇铸那些动不动就几百吨重的超大型零部件……不说几百吨,就算是几十吨的浇铸能力也不是什么国家都能玩得转的。
至于如今的……大楚帝国,距离这个程度还需要走很久的道路,至少目前来说还无法做到,他们连最基础的炉温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无法彻底的融化纯铁呢。
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更加原始的办法,先搞出来含碳量更低的低碳钢在进行浇铸或锻造,并在后续过程里适当通过添加碳元素来提升性能。
但是不管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