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开垦田地,将农户重新入户,现在的辽东早已不是当初荒败的景象。
温挺听父亲温彦博的吩咐,来到辽东助张大安,完成大计。
去年冬天到了辽东,温挺走了辽东许多地方,而且也看了许多地方的进展。
张大安确实一直都在建设辽东,而且这三年以来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果。
尤其是田地开垦,借着运河将多余的粮食运下去,如此竟能让辽东富裕不少。
父亲说得不错,那骊山的县侯可靠,至少有些事情他不是嘴上说的,而是切实在做。
如今张大安既是礼部的侍郎,又任辽东长史,在辽东郡守一直没有任命的情况下,他能够总揽辽东事宜。
温挺不懂太府寺的事情,他也不关心,只是言道:“张侍郎,家父此生心愿便是收复辽东,不知道张侍郎何时派兵拿下高句丽。”
张大安闻言笑道:“李义府作为使者一直在高句丽王室,你且放心,昨日来信说是渊盖苏文已经在召集人手了,高句丽的宫廷之变已是箭在弦上了。”
温挺收紧衣衫,从关中来一路到了辽东,还是有些不适应这里的气候,都已经是四月了这里依旧很冷。
张大安看着外面的天空,厚重的云层遮住了落日,几阵信风吹来,让人不住一个哆嗦。
“今夜可能会下大雨,粮食这才种下不久,温兄与我一起去看看水渠疏通得如何了。”
温挺一直心系高句丽大事,听张大安又要去看水渠,便再问道:“看完了沟渠是否可以攻打高句丽了。”
张大安翻身上马,又道:“时候还早,我们贸然出兵朝中反而会将我等治罪。”
马儿慢悠悠走着,看温挺还一脸的焦急,张大安解释道:“出兵要有理由,其实兄长交代得不错,我们是去高句丽营救礼部的使者而不是去攻打高句丽,至于是否拿下高句丽的王城,那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