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用来积累设计经验的。
情况最好的,就是英、法、西三国的设计。
这三国相比其他国家,其实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改造探索设计。
再加上三国都有相对成熟的海军体系,还有经验丰富的海军将领和工程人员。
海军条约签订之后的新航母设计,已经是正式的完全以航母为目标的设计了。
所以相对其他国家整的活,三国的新航母在大明的工匠看来已经接近大明的设计了。
都有了全直通的甲板,以及位于甲板中间侧面,整体高出甲板的向上的烟筒。
这两点说起来非常简单的设计,其实就是螺旋桨时代的典型航母的最基础的设计。
这两点确认下来之后,后续的设计更新就可以算是细节上的补充和调整了。
相应的,大明的航母也可以拉出来,直接给泰西人看到了。
夏尔和法国参与航母研究和设计的相关官员,看到大明的这艘航母的时候,都知道自己之前的路子走对了。
现在的泰西各国海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盲从心里,只要自己做的跟大明的类似,那就肯定是作对了。
如果跟大明的不一样,那多半是有问题的。
就算是原理上可能非常的合理,但也会遭到本国相关或者不想关人员的反复质疑。
法国人之前看不到大明的航母,所以对于自己的航母设计摸索不是很有自信。
大明现在把航母开过来,对法国人而言,就像是考试完了之后,对了一下答案,发现自己不确定的那个重要问题答对了。
夏尔同也在心中庆幸,自己当初差点儿误解了挚友的暗示,以为航母是越小越好的。
幸亏后来根据英国人的反应明白过来了。
现在看来,大明的观点,确实是认为,航母不是非常的重要,但也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