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1805 > 第三一二章 巴拿马运河方案

第三一二章 巴拿马运河方案(5 / 10)

,修建水坝,构建水库,利用水库的水面通行。

“通过多级船闸,连接不同高度的水面,将船只送进水库航行。

“船闸方案之中,获得不同水深的建设要求,会比较明显的影响工程难度。

“目前建议的方案,是船闸宽度三十六米,航道宽度两百米,深度十四米。

“预计工程量两亿土方,同样按照十年的工期计算,需要五万人就能完成。

“如果有十五万工人参加的话,应该只需四到五年就能完工了。

“另外几个不同规格的方案,在工程量和所需人力上略有差异。

“目前各个方面的主要是对两种方案的选择有争议。”

这个船闸方案就是历史上美国采用的方案。

最为节省资金,最为节省时间,工程单独较低的方案。

不过王金鹏的方向虽然与上辈子的美国人一致,但是计划的细节上仍然有明显差异。

就算是王金鹏列进文件的最低标准,也仍然比美国实施方案规格要高。

直到二战时期,巴拿马运河的通行船闸宽度都是三十三米。

美国战列舰宽度也因此被限制在了三十三米。

王金鹏上来就建议直接搞三十六米的船闸。

其实在历史上,美国人在很多时候干事都是抠抠搜搜的。

比如说连接五大湖和纽约的尹利运河,最初建成的时候水深只有一米二!

一米二,这在大明人看来肯定就是一条水沟,当时也确实被嘲讽为“尹利沟”。

他们想要“干实事”的官员,会先尽可能的减少扯皮,用最小的代价让运河“开通”。

让经济和舆论效果发酵出来之后,再去向议员们施压拿钱来扩建和加深。

这就是早期美国人的干工程的逻辑。

巴拿马运河也有类似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