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多种经营公司,更是其当时农村经济的亮点,让当时凤栖百姓享受到了好处,其事迹与经验被《天西日报》与《华夏日报》多次报道。
除此之外,还有华夏农村经济研究专家等在陈荣华父亲陈怀安牛棚难友黄玉的带领下,多次下凤栖调研。
在这种造势之下,陈荣华于当年秋天就兼任了凤栖公社上极望坡区区委书记,在八一年底晋升为青山县委副书记同样兼任着凤栖公社党委书记,而这时陈荣华兼任凤栖公社党委书记是他自己提出来的,理由很牛13,“那是全国优秀大学生安岭的家乡”。
陈荣华在经营凤栖的策略中,基本上按照安岭的建言进行,而正是在这一种机制之下,陈荣华发现了凤栖乡卧虎藏龙似的人才结构。涌现出了包括杨海在内的多个经营人才。
现在,凤栖的建筑公司,常年固定人员已经达到600余人,经常性进入建筑公司挣钱的农民达2300余人。
这个数字,其实已经超过了凤栖能够提供的男性青壮年数字,因为内有500人左右是女生,她们多参与建筑工地上一些相对轻松一点的活儿。
在这里,不得不解释一下“同工同酬”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男女工资向来一样,表现为“同工同酬”,这貌似不错。但在农业劳动里,生产队从来就没有过“同工同酬”,体力劳动,男性天然更有优势;建筑公司,同样不可能“同工同酬”,在建筑公司里,男性一般做着更重的活儿。这个“重”,既是指“沉重”,也是指“重要”。
在后世的行业分布里,亦可以看出这种差异性。师范院校,女生占70%以上;基层公务员,女生占70%以上;小学教师,女性占90%以上。而在真正需要竞争力、开拓性的领域里,女性从业人数明显更少。
但是,在凤栖建筑队里,哪怕女人只能拿到男人70%左右的工资,但她们也十分积极踊跃,并且乐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