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但下面已经七嘴八舌的响起了他们口中的心声。
对于这些话,朱由检很是高兴,也很是感动。
“我来这里是解决你们生活的问题,现在你们都说没有问题,那我来这里反而没什么事情了。”
朱由检笑着开口,对面的百姓也跟着他一起笑了起来。
“现在的收入怎么样?家里每天每个人能吃几斤米?能不能吃到菜?有哪些菜?物价会不会太贵了?青海的官员有没有欺负你们的?”
朱由检一字一句的询问,下面的牧民和边民们也七嘴八舌的回答了起来:
“我们种地,每户少的有四五十亩,多的有一百多亩。”
“对!每户能有三四头耕牛,我家六口人种一年粮食下来,交了赋税,留下吃的粮食,卖给皇店还能有三十二三两银子。”
“我们是牧民,每户七八口人现在都有上万亩草场,有二三十头牛,六七百只羊,每年可以卖三四头牛,二百来只羊,交了赋税买了粮食还能有四五十两银子”
“家里基本上每天可以吃十七八斤米,两三斤肉,平常吃点野菜,但高县令说火车通了,很快就能吃到南方的白菜了。”
“物价不是很贵,但东西很少,很多时候买不到油盐酱醋和布匹。”
“村官对我们很好,没有欺负我们。”
“我……”
百姓们说着自己周围的情况,朱由检认真的听着。
对于物价和收入之类的,他是比较相信的,而物资困难的事情,他也理解并想着解决。
至于村官对他们还好的话,朱由检是不怎么信的,毕竟他知道村官的秉性,贪污和偷拿偷取是肯定有的。
之所以百姓觉得他们还不错,不是因为村官有多好,而是之前管理他们的部落百户长,奴隶主,边疆酷吏太狠了,显得村官很好罢了。
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