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生的数量。
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医学生的数量在稳步的增长,每年能毕业的大约三千到四千人左右。
只不过,他们接受的知识,也只能处理一下普通的病症和外伤,复杂一些的就不太行了。
但即便如此,也能满足大明百姓的日常所需了。
那些疑难杂症和后世治不好的病,放在这个时代依旧是绝症。
忙完了一切,王肯堂为朱由检诊了诊脉,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隐疾。
在做完了这些,王肯堂才行礼告退,至于朱由检也目送他远去后,朱由检才对曹化淳等人说起了其它的事情。
“新政颁布后,江南有没有动静?”
“没有……那些士绅豪强都十分老实,百姓也没有闹事的,这都得益于殿下的手段。”
朱由检的询问被曹化淳快速回答,同时他也钦佩朱由检的手段。
朱由检的手段并不难,以往江南士绅豪强想要对抗朝廷,都是扇动百姓、佃户和士子去闹事,然而对此,朱由检的手段十分简单。
敢于反对新政的士子,终身不得参与恩科,敢于反对新政的百姓,其子女不得入官学,佃户不得分田、迁移。
三条政策,每一条都卡准了每个阶级的需求。
朱由检不禁科举,禁恩科,但谁都知道,恩科一年一次,是最快踏入官场的途径。
一旦被禁止参加恩科,大部分士子这辈子也就毁了。
至于百姓的子女不能上官学,佃户日后不得分田,这些更是打中的百姓和佃户的命脉。
尽管官学还没有推广到江南,但皇店每日都会在江南宣传各地官学开办,以及朝廷对江南官学开办的时间。
至于分田,江南许多佃户可都是在朱由检裁撤卫所后得了便宜,分了田地的,虽然只有两三亩,但那也算分地了。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