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体系,排出再进入储能线圈体系,就可以把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当然,储能线圈不能和反重力长期共一个体系,因为储能线圈是要进行充电的。
但是储能线圈释放热量的过程主要就在于放电过程,放电过程需要很多冷却液持续流动供给,就可以单独去做充电体系。
简单来理解,可以把储能线圈体系的两端封闭,到地面上去进行充电。
当整个体系运行以后,进入放电模式,就可以再把两端连通,和反重力装置共用、一个冷却体系。
这样就可以把反重力装置和smes电池结合在一起。
等王浩全部讲解完以后,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每一个看着白板上设计内容的人都感到非常的震撼,他们完全没有想过这种联合设计问题。
现在把超导电池嵌入到反重力装置,绝对是非常精湛的的设计,完全把两个体系结合在了一起。
他们已经没有了对于联合研发的疑惑,反倒对于联合研发工作非常的期待。
……
两个研究组每个人都是干劲十足。
他们能够看得出来,王浩是真希望能够研究出反重力飞行器,而且也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
既然王浩院士都这么有信心他们还需要过多考虑什么呢?
现在最大的难点,一个就是整体的设计,另外就是电子系统。
不管是超导电池的失超监控、
功率调节,还是飞行器的平衡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都可以归在‘电子系统,上。
软技术成为了关键。
在飞行器整体设计方面,他们还要论证驱动力问题,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包括电力推进器的问题、单旋转风扇设计,圆形环绕起降架,等等。
通过一系列的论证会议,王浩很快就确定了主设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