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见威尼斯电影节的宽容,对电影本身艺术的看重。
当然威尼斯电影节在国内如此受欢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就是把电影拿到国外去贴一层金,回来后会更有份量,说话会更硬气。
这个传统上世纪八十年代很流行,
那怕四十年过去了,
仍然很受用,足见华国电影确实处在初级阶段。
远的不谈,
就今年华国的电影来看,媒体把票房吹嘘的一个比一个高,有多么厉害。
然而拿过什么奖呢?
不用说拿奖,就入围国际三大电影节的也没有过吧。
因此。
陆晨虽然赞同,但是并不看好。
国内的这些奖项都没那个底蕴。
想想原世界的情况就知道了。
原世界的娱乐圈,
各种奖项简直太多,反倒是明星不够用,
毫不客气的说。
差点就到一个人均“影帝”或“影后”的时代了。
按道理来说。
奖项评选的初衷应该是为了激励影视从业人员,
激励演员努力提高自己的演技、激励从业人员去努力制作更优秀的影视作品。
可一旦奖励多了之后,效果可能就不那么好了。
这就好像上学发奖状,自己上学的时候,每一个学期的奖状就那么几个,能拿到奖状的只占少数。
但现在的奖状,不论是以什么样的奖励名义,几乎每个人都能拿到一张,没有奖状的那才是少见。
数数原世界的奖项就知道了。
首先是百花奖。
刚结束没多久,首都国际电影节又开始了,这期间还有个微博电影之夜,
除此之外,还有青年电影展,华表奖、金鸡奖、魔都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