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因为它“海纳百川”的初衷。
它的性格跟它的资历很相似,像一位看尽沧海桑田的老人,所有的功名利禄都看淡了,只为寻找更优秀的作品。
就这点来讲它跟奥斯卡很不一样,它没有地域性,对待各国的电影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电影的出品方,投资方没有本国的公司参加而把好的作品排挤在外。
其实今天的香城金像奖延续的仍然是奥斯卡那一套,
想参加香城金像奖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香港投资方才可以。
把电影跟本地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还怎么能客观地对待电影艺术呢?
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评价标准就很纯粹,标准就是艺术性。
就算电影的某一方面有一点缺陷,
只要是有创新性,
仍然会被电影节所收纳。
就像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入围的最佳影片竟高达21部,
这在其他电影节是不会存在的。
所以这种评判标准很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欢迎,
尤其是华国,
毕竟华国的电影行业还处在并将一直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像国师早期的作品,就曾屡次入围威尼斯,并多次拿下金狮奖和银狮奖,成为威尼斯的常客。
但那个时候的华国电影当真就这么优秀吗?
用姜闻的话来讲就是“要色没色,要声没声”。
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们的技术差太多,设备也很落后。
但即便是在硬件很差的条件下,国师执导的电影仍然有两次拿下了金狮奖,成为世界之最。
主要还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演员的演技是真高,再加上剧本写得也很完美。
硬件是花钱就可以做到的,
但演员的演技,剧本的创作才是电影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