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
即便你是大牌导演,也很难永远避开与片方的剪辑权官司。
尤其在好莱坞影片系列化、投资人越来越不敢冒险的今天,导演剪辑权已经越发难成为导演的特权。
早在多年以前的异形就是个例子:
在拍摄《异形3》时,大卫在拍摄时完全没有片场的控制权,
在拍摄期间就不断与制片方发生摩擦,甚至连导演剪辑版也没有参与制作就退出了。
大卫芬奇不仅不承认这部影片是自己的作品,并且一度扬言:“许多人都讨厌《异形3》,但没人比我更讨厌它。”
如今风行十年的漫威系列自然也跑不了。
由于漫威宇宙画风的统一,导演在拍摄时所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多。
《雷神2》的导演阿兰在拍摄时拥有绝对的自由,
但事实上,在拍摄后制片方将影片剪辑得面目全非,使得阿兰表示从此以后再也不想拍漫威电影了。
当然,如果制片方非常善于销售dvd和蓝光碟,那么导演剪辑版则又成为了盈利的好商品。
为了增加销量,导演剪辑版、导演评论音轨、拍摄花絮,都会成为电影的附加产物。
但对于有的导演来说,这无异于画蛇添足。
《异形》导演雷德利就曾经表示,异形的公映版本就是他最满意的版本,而导演剪辑版“根本没有诞生的必要”。
至于国内。
由于dvd和蓝光影片发行市场萎缩接近于无,网络平台又处在蓬勃发展期,导演的影片通常在公映后就已经成为定局,
所谓的导演剪辑版,
大多无法见光,所以导演只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和制片方的谈判上。
在华国商业化逐渐完善的情况下,
制片人中心制和导演中心制不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