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究其根本还是个垄断市场,这也意味着影片的数量其实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大公司制作,无论拍成啥样,大家都能赚到钱的地步。
如果这个主观臆断是真的,那么这个结论真的很可怕。
因为这个结论为劣币驱逐良币创造了非常优秀的市场。
我花三年,费了两亿拍一部优质电影,赚了两个亿,你花三个月,费了一个亿拍了一部烂片,赚了五千万。
看起来优质电影赚钱更多,但是比比年化收益率,烂片比优质电影高了不知多少,你说还会去费这心思去拍好片呢?
资本不是慈善家,它看的只有资本回报率、年化收益率等赤裸裸的经济数据,而不看生产出来的东西究竟如何。
更何况,拍一部好的电影,在需要好演员的同时,也需要好的导演好的编剧,好一定意味着贵,所以即便撇开时间问题,一部好电影纯粹的雇佣成本也更高。
一部又贵来钱又慢的电影,资本又怎么去喜欢?
足够少的电影数量,足够庞大的热钱,催生出了这个畸形的电影市场。
陆晨一直在做的就是改变观众的观影态度。
好片我就去看。
烂片你就放在哪里自己欣赏吧。
结果也在陆晨所期待的方向发展。《美人鱼》只拿到了20亿的票房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
这个票房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大赚了。
但是陆晨知道。
这已经是在消耗星爷的潜力了。
观众对于他的下部电影的期待值已经大大的降低。
绝对不会出现《美人鱼》上映之初的那个观影热潮的。
这次陆晨没用什么手段的原因。
就是想留着下部电影在用,观众的潜力是有限的,一部电影就想把观众的潜力给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