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头,惊叫道:“父亲,兰哥儿额头好烫!”
因为回避的规矩,作为顺天府治中的贾政并未一同进入贡院监考,这九天在贡院外算是受尽了煎熬。
原本就担忧孙子的贾政一听这话,当即就跑了过去,接过贾兰就往马车那边跑:“快去请太医……”
……
乡试的考试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个类型,第一场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字以上。
第二场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三百字以上,当然,每届根据时局又有变通。
第三场,以五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从考试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儒家经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核心内容。
林枢作为今秋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基本上总揽了此次乡试的大小事。从巡考监考到批阅答卷,林枢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这场特别的考试当中。
前两场的考试主要是针对考生对经义的熟练程度,林枢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第三次的策论之中。
内阁首辅魏庆和早就拟定了顺天府乡试的考题,除了皇帝与魏庆和,正式开考之前,没有人知道考题是什么。
“汉宣中兴,丙、魏为相,后之人言为相之贤者必稽焉,宜其有兴树之业显于世也。及观其纪传,亦无他功德,相独有《明堂月令》一章,吉之事大概而已。不识丙、魏之所以得贤于后世者,可得见乎?”
大概就是说汉宣帝的时候,丙吉和魏相两人为宰相,其实他们也没干啥啊,为什么说他们是名相呢,大家来谈谈。
魏老爷子会玩啊,拿这么大的问题来考这些学子,不怕这这些学子考熟了吗?而且这两日老爷子上书宫中奏请致仕,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