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企业愣了一下:
“新的重型隐身战斗机……是什么形式呢?还是和歼31这种常规布局吗?可以是f14的变后掠翼形式吗?”
许星辰顿时就有些无奈了,冷战中期以后的usn,对于变后掠翼可谓是情有独钟的:
“目前看来,如果要追求多用途,追求单一机型部署作战,的确应该继续使用歼31这种常规布局为基础来设计。
“不过使用纯粹的常规布局的话,是很难追求某些方面的极限性能的,这方面应该还是鸭翼布局更加有优势。
“至于变后掠翼,她的设计初衷和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兼顾突防追击用的高速,以及起降和巡航的低速。
“但是随着气动设计的积累改进,飞控系统的智能进化,航电设备持续更新,不可变翼型也能兼顾高低速度了。
“这导致变后掠翼相对传统翼型的直接优势越来越小,已经无法抹平可变翼增加的死重所导致的劣势了……”
许星辰说的比较委婉,但是小家伙还是完全理解了许星辰的意思。
作为航母的她,其实在摆弄飞机的时候,就已经感受自己隐约感受到了。
新时代的全数字电传飞控,加上智能化的辅助控制系统,配合翼身融合体、升力体、全动舵面、可动边条翼、远距离耦合鸭翼等各种设计方案,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支持下不断融合加持,大幅度的扩张了不可变翼型飞机的优势区间。
变后掠翼的最典型优势能力范围,被不可变翼型飞机通过技术手段逐渐覆盖掉。
可变翼型的翼盒等必要配套设施的死重,却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大幅度的降低,最起码降低不到机翼折叠结构的重量以下。
同时可变翼型的挂载能力,相比不可变固定翼型有着天然的劣势,也导致它们在后冷战时代追求的多用途能力上存在先天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