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的叛军,所以扔了装备盔甲跑路没什么问题,真要是傻乎乎的把叛匪们都给剿了,那才是自寻死路的蠢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走狗烹,这其中不光有中原堂口的老祖宗们总结出的经验,同样还有这些绿营兵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
最早帮着大清夺了江山的绿营八旗,最后的待遇可比人家建夷的满州八旗差远了,人家那叫铁杆庄稼,绿营八旗连后妈养的都算不上。
所以吧,绿营兵基本上就是出工不出力,甚至还盼着那些反王们能赢——建夷赢了,他们就得继续当奴才,如果反王们赢了,绿营兵摇身一变就是汉家百姓!
面对这种用脚后跟做选择都不会出错的选择题,绿营兵们当然也不可能做错。
结果就是仗打了不少,但是那些所谓的仗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根本没雨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干翻大清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什么人口锐减的情况,甚至远不如后来朱皇帝干掉其他那些“朱皇帝”时产生的伤亡大。
当然,这也不是说朱皇帝干掉其他一众反亡时的伤亡很大。
恰恰相反的是,其他一众反王手底下的那些兵丁也没几个真心想要拼死的——跟朱皇帝混是汉家百姓,跟其他反王混还是汉家百姓,只要不是跑去给建夷当奴才,跟谁混有什么区别吗?
再说了,当时谁不知道人家朱皇帝势力雄厚待遇好,统一天下是早晚的事儿,不趁着这个时候早早的改换阵营而是玩命打仗,最后不踏马白死了吗?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很谜的局面:干掉大清没出现丁口锐减的情况,一统天下的时候也没出现丁口锐减的情况,反而因为农会直接统治到村的情况,使得大量隐户被清查出来,丁口数量又莫名其妙的多出来几百万。
在这个过程当中,农会直接分田到户的行为就是对土地资源的再分配。
可是这话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