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之人,更好的接近并且聆听上天的旨意;
乐,是祭祀之乐,是先民唱给上天的心愿,是一种请求,一种愿望。
当然,和现在的音乐有很大的区别。
祭司,很多时候都是一些脑袋有些毛病,或者是没病装病的人物。
指望他们的音乐能够听得很清楚,那相当于是做梦。
神秘,是祭祀之乐的基础。
简而言之,很多时候都是听不懂的符号。
就好像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和尚道士们,在做法事时嘴里总会念叨着意味难明的咒语。
如果不对这些文化有深层次的理解,一般人基本上是听不懂的。
或许念的是什么福生无量天尊,请求降福。
当然,也有可能遇到骗子,纯粹念叨的就是歌词。
反正都是听不懂呗。
只要不被行家里手抓住,那都不叫事。
更何况古代不比现代,祭司这玩意都是有传承的。
这就更加加剧了祭祀内容的神秘性,即便是君主,也知道的不是很多。
周朝后期,礼崩乐坏,除了指天子之礼和天子之乐之外,还有一部分,指的就是祭祀之礼和祭祀之乐。
简单的来说,就是属于天子要装的逼格,被诸侯们给装了。
至于秦以后的祭祀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更多的都是一种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的手段,什么泰山封禅,什么罪己诏,都是这样。
皇权集中,天底下的事情都是皇帝管,至于所谓的神灵,也就是求长生的时候皇帝相信一下,至于靠祭祀来管理国家大事,基本上是绝迹了。
这也导致后面祭司们都不叫祭司了,改名换姓,比如说比较知名的司天监,到了犯我国家者虽远必赔的大乾之时,这机构里面还混进了洋鬼子,就很有意思了。
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