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1635汉风再起 > 第二三一章 雇佣军

第二三一章 雇佣军(4 / 6)

的初步改造和建设,然后才会慢慢填充来自大明的移民。

当然,除了那些环境恶劣的移民据点开发建设,在汉洲数量众多的矿场中,也消耗了累累土人的尸骨。

自从十六年前于汉洲大陆建基立业,以前的汉洲,现在的齐国,所发生和参与的战争和地区冲突,更是几乎从未停止过。齐国水师和陆战队在此过程中,逐步由弱变强,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俨然成为整个南洋地区最为善战的一支武装力量。

在齐国的武装力量当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团体,那就是雇佣而来的众多日本流浪武士。不论是在大明战场上的忠义军,还是驻苏禄的汉协军,以及在汉兴岛(今日本宫古岛)、南平(今越南金兰市)等地编组而成的护卫队,都有日本浪人的身影。

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齐王对日本人的看法一向比较负面,但在军队当中和海外领地内,日本裔军人,却是所有部队主官和官员最喜欢的士兵。他们坚韧、勇敢、服从,对长官的任何命令,都会毫不犹豫地去遵照执行,是战场上最好的士兵(炮灰)。

在日本幕府体制建立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其中之一便是浪人问题。浪人,就是指那些失去了君主、知行或俸禄,从封建主仆关系中脱离出来的武士。浪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兵农分离政策的实行。但即便如此,在战争频发、武士与出生地保持紧密联系的阶段,浪人问题实际上并不突出。

然而,在关原之战以后,大名大规模人事异动产生的浪人总数达五十万之多。其中既有被称为“小西浪人”、“天草浪人”等为数众多的天主教浪人,也有不少“关原浪人”、“大坂浪人”等在战争中失去生计的武士。

对幕府而言,虔信基督、不畏强权的天主教浪人,是最大的威胁。在大坂之战和岛原之乱时,幕府已经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于是,在1623年,幕府在有“浪人巢穴”之名的京都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