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人,得以跻身此列。
而“副册”十三至二十四名中的人物,似乎是距离此境半步之遥,在将来有望突破的天才。
至于“又副册”十二人,大约相当于摸到“九周半山”第九层门槛的水准。
这个结论,也和芈道尊的判断不谋而合。
而归无咎在与“岚”一战中成就“丹中之婴”的法门,可谓大获成功,最大限度的兑现了此法诀的威力。这一法门的极限,当有元婴中期修士的水准。
以一个小境界的差距,迎战未入圆满之境的对手,虽然无法直观的判断出差距,但是归无咎自信是有一战之力的。
更不用说荀申在副册中排名只是倒数第二。
真正让归无咎严阵以待的对手,是御孤乘。此人选择进阶元婴和自己一战。若他是初期、中期境界,归无咎自然不惧。
但是修为到了《三十六子图》前六的层次,无一不是造化所钟、气运所加的绝顶天才。
此等人物,如果修炼的非是强调根基扎实的道门练气术,而是妖、魔、巫、神诸道法诀,破境之后一步圆满,几乎是极大概率的事件。归无咎自己修炼魔功的经历,就是榜样。
绝不可能冀图侥幸。
可惜略览经典之下,归无咎始终没有寻到太好的应对办法。
倒是在初步整理诸宗道册的过程中,归无咎又有了一桩意外收获,不知是喜是忧。
众所周知,“天人立地根”道途的演进,意味着归无咎自身潜力与根基的不断扎实与壮大。从而导致他孕育“元玉精斛”的时间,得以大大缩短。
但是显然易见,这种增益一定是有其上限的,不可能无止境的增益下去。否则,如果归无咎将直指道境的法诀全部推演出来,那么任何宝物在他丹田中孕养一瞬就能更上层楼。
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
所观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