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
当时汉武帝封禅要建明堂,有个叫公玉带的人,献上了一幅图,称为黄帝时明堂图,画了个宫殿,名字就叫昆仑。
山海经里描绘的昆仑墟作为一个明堂,基本是学界公认,包括古代文人,也很多知道昆仑墟是个明堂,只不过后来想象力放飞,将其发展成了仙山,毕竟‘百神所在’嘛,其实就是一堆祖先牌位。
……
好了,以上是主流学界几乎定论的答案。
说点我个人认为的东西。
《尚书·禹贡》言‘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翻译过来就是:从积石山附近的黄河,行到龙门、西河,与从渭河逆流而上的船只会合在渭河以北。织皮的人民定居在昆仑、析支、渠搜三地,西戎各族就安定顺从了。
简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昆仑’是个地名、国名,或者说‘族名’!
原因很简单,‘析支’、‘渠搜’都是古西戎族的分支。
山海经与尚书,是对昆仑最早最原始的描述,没有添加任何神话,都是很简单地记录这么一个地方。
昆仑,我觉得应该视为,上古时期处于西部的一处‘古国’,‘古族’,其首领称为西王母。
所以我在中言昆仑是昆仑,昆仑丘是昆仑丘,俩不是一回事。这一点并没错,我始终持有这样的观点。
所谓昆仑山,就是指昆仑国的‘山’,山海经也有写‘禹攻共工国山’之类的。
怎么一座山还能攻?因为那极可能是‘人造山’。可能就是指共工之丘。
当然,也可以解释为,攻是开凿的意思。
但古代的字不多,废话少。‘山’、‘丘’、‘虚’这意识应该都有区别。
我猜山海经里的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