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至秦凤路,李彦仙意识到同军的目标乃是整个陕西六路,乃致信李复,请其整顿兵马,协助永兴军路对抗同军。
毫无意外,其人的建议被只想保存实力的李经略当成了耳旁风。
但李复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还是调了李彦仙部兵马入凤翔府,驻守于大散镇。
同军攻入秦凤路,李经略放弃抵抗主动投降,同军兵不血刃便取下了凤翔府。
秦明为扩大战果,督降军继续行军。
大军都已经过了凤翔府最西面的宝鸡县,眼见就要进入秦州境内了,一支不足千人的宋军却在挡在了吴岳山南麓。
此处正是有“川陕咽喉”之名的大散关古道,也是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典故中的“陈仓”所在地。
同函谷关、潼关一样,经过千年的持续开发,大散关古道早不复当年之险要。
但地形依然复杂崎岖,凭借数百敢战之兵,还真能阻挡住大军的前进。
秦明仗着兵多,没有将这支宋军放在眼里,命新编降军上前驱赶。
双方缠斗多时,降军本就人多,还有同军压阵,越战越勇。
宋军不敌,且战且走,降军上前追赶,队形渐渐散乱。
待秦明发现不对劲时,李彦仙预置的伏兵已经由山谷中杀出……
此战中,同军将士首次尝到了被败军冲击本阵的憋屈。
秦明死战不退,最终顽强地挡住了李彦仙的攻击,却付出了五千余人的伤亡,其本人也在乱战中受了重伤。
尽管李彦仙见好就收,果断退到了秦州境内,但同军在秦凤路南线的攻击态势也受到了遏制。
收到南北两线传回的消息,牛皋果断放弃军部参军增兵凤翔府的建议,转而将精力放在整顿军费风,整编降卒,消化永兴军路上。
大散关之败,尽管大部分死伤来自于新编降军,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