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水浒新秩序 > 第九十七章 赵构绍宋有手段

第九十七章 赵构绍宋有手段(5 / 7)

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赵构听取了同知枢密院事汪伯彦的建议,遣使入同宣告新宋成立,正式向大同帝国叫板。

此举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一些被大同打怕了的臣子反对。

这些人生怕朝廷过于高调,会引来同军的报复行动。

赵构却认为大同灭宋之心不死,新宋根本藏不住,也不应该藏。

唯有主动应战,才能赢得喜欢邀名的正乾皇帝正视,还能借机扩大新政权的影响力。

这套说辞很迷,并没有多强的说服力。

任何异常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

“汉水大捷”之后,同军停止了对赵构的疯狂追击,给了其人喘息之机,让一度计划继续南逃的新宋行在暂时留在了江陵府。

没有了迫在眉睫的压力,原本就勉强凑合在一起的朝臣们便开始闹腾起来,“战与和”“进与退”的争论充斥在每一次朝议之中。

而类似于放弃陕西引同夏两国大战,征召野蛮敢战的南疆夷人对抗同军,编伍福建、广南疍民奇袭大同水师等各种古怪言论,也大有市场。

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大宋肯定是因为自身肯定存在极为严重的问题,才会被新崛起的大同摧枯拉朽般覆灭。

新宋政权能够动用的资源大幅缩水,要想打败大同中兴社稷,就必须亡羊补牢,下狠心解决道君、渊圣两朝遗留的严重问题。

找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更简单,找了上百年问题的大宋士大夫们更是极擅此道。

任何一个问题都能找出一堆的原因来,绝对不重样。

每个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说起来都是头头是道,随便拉出一个,都能吊打几个月前才死在潭州的蔡京老贼。

朝臣们的思想混乱无比,根本无法统一,各种扯皮不断,导致皇帝的任何决策都会有人反对,同时也会有人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