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来做得民政工作与攻城战结合在一起做,一举多得,效果更好。
为此,正乾皇帝特意下诏表彰了能文能武的岳师正,并正式授予其人攻取临安的指挥权。
岳飞之前故意放慢行军速度,就是边行军边对前来攻城的百姓进行编伍。
磨刀不误砍柴工,提前准备的这些工作是值得的。
其部一个骑兵加强师和两个步兵师,再加上应召前来的南阳府青壮,总数近四万人,在临安城下展开立营后,城中守军的士气便急剧下降。
同军的威武雄壮就不用说了,更吸引守军注意力是随行的南阳青壮。
招募青壮之前,岳飞就已经挑明,不需要他们充当炮灰掩护同军攻城。
他们的任务是轮流到临安城前,如实控诉腐朽无能的赵宋朝廷如何背弃百姓。
这些青壮只经过简单编伍和几日行军锻炼,并不足以脱胎换骨。
可是,有岳飞的严密组织,又有同军官兵的示范帮带,更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来,百姓们的精神面貌和组织性都要远超临安城墙上的宋军。
若是给他们换上统一的军装,守军甚至会将其当成同军的二线部队。
岳飞以青壮原本各自原本的村集为组进行编伍,每组都有一面稍显夸张的大旗,绣着他们的具体乡贯,让临安守军在城墙上都能看得很清楚。
如果说青壮和旗帜还可以假扮的话,百姓们独特的南阳口音,以及各自讲述的赵宋朝廷这些年在他们家乡所做的恶事,则几无造假的可能。
同宋两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在同军重炮的威胁下,士气低下的临安守军根本不敢出城反击,只能任由青壮们在远程武器射程以外喊话。
而大宋军队一再被大同军队击溃,导致其兵员淘汰很快,更新的速度也快。
如今,临安城中仅剩的两万余殿前司官兵,差不多有四成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