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敢出城执行清野任务?
而在京西两路,像知郾城县事郭旭这样将诏令落到实处的也是少数。
大部分守臣要么如知蔡州事汪伯彦这样随便走个过场应付差事,要么还在观望中朝廷取消清野的诏令就送了过来。
真正大面积落实朝廷诏令的,其实只有大宋国都所在的南阳府一地。
岳飞率军进入南阳府后就发现了这一情况,并在随后的敌情侦查中又了解到南阳百姓因清野而与赵宋朝廷离心的事实。
其人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好机会,乃在拔除沿途据点的同时,分出部分人马深入乡下。
宣传大同帝国的政策,并动员对赵宋朝廷心怀怨望的百姓勇敢站出来,随同军攻破临安城,亲手埋葬这个腐朽透顶的王朝。
岳飞并没有强拉民夫,百姓来与不来全凭自愿。
而且,同军只收青壮,不符合条件者便是想跟来也不会收。
至于其人为何笃定南阳百姓会踊跃随军?
大宋朝廷主动走向百姓的对立面,由此大失人心当然是关键。
但同军承诺破城之后随军青壮皆可分到若干粮食,有功者还可获得土地奖赏,才是百姓们忘记恐惧,自愿跟随同军推翻大宋朝廷的主要原因。
为了做成此事,岳飞不仅与士师康达统一了意见,还提前派出快马向已经进入郑州的皇帝作了专题汇报。
同宋两国国情差异极大,大同帝国每取一地,都会开展旨在推翻原有顶层食利者的社会改革。
还要清理前朝遗留官田、无主田和罚没田等田产,并将其使用权重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中下户。
此番,待大同帝国灭亡了赵宋王朝,新取之地的官府肯定要开展以上工作,并对遭清野破家的贫苦百姓进行赈济。
所以,岳飞此举不断没有违反军纪,还将原本需要在战后要花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