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设伏,用一个可救可不救的亲王引县兵出城,然后杀县兵作乱,怎么办?
郭知县没有派兵来追,流民便裹挟着赵构一路向南,一直逃到了颍昌府、淮宁府和蔡州三地交界的苽陂镇。
在这里,他们发生了分歧。
有人主张继续向南,到还有战乱的蔡州碰碰运气,等熬到了战争结束,再回到乡中重建家园。
这个建议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因为上半年同军就曾攻陷过蔡州,其处也不安全。
人生地不熟,还有随时都会来的兵灾,去了蔡州还不如呆在郾城老家更安全。
当然,这么多人一直待在没甚出产的苽陂镇也不是办法。
有人便建议干脆向东去同军占领的淮宁府,投奔了大同,从此就再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还可以将大宋康王献给同军换富贵。
这个建议很诱人,也很危险。
同军上半年打到临安城下,却又退了回去,连带之前占领的唐、蔡、汝三州和颍昌、淮宁两府也还给了大宋。
谁敢肯定这次不会再来一次?
再说,康王一个人,最多再加一名护卫(高世则),能换几个人的富贵?
凭什么富贵给你,而不是我?
双方谁也不能说服谁,便僵在了苽陂镇。
流民本来就没有什么组织性,每日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的都是人。
有人为了梦想中的富贵不愿意走,有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都没指望过富贵。
随着一些随身粮食快要吃完而不得不走的流民南下,康王在苽陂镇的消息也被他们带到了蔡州,并被知蔡州事汪伯彦探知到。
汪知州见识不凡,站得位置又高,掌握的信息自是信息面狭窄的流民没法比。
其人很清楚大宋这次在劫难逃无法避免,但大同想要一统天下也没那么容易。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