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水浒新秩序 >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份大礼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份大礼(5 / 7)

的独立。

彼时,大宋已经取得横山诸部,对夏战略上处于攻势,自不会再给这个百年顽敌喘息之机,宋廷不仅拒绝了李乾顺的请和,还多次举兵伐夏,打得夏军节节败退。

面对亡国之危,李乾顺只得抛弃幻想,转而抱紧辽国的大腿,两次遣使向辽求援,才堪堪免于亡国的命运。

随后,为了加强与辽国的关系,其人又向已经即位的天祚帝请婚,得赐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实际是宗女)。

耶律南仙嫁给李乾顺后,生子李仁爱,被立为太子,地位比较稳固。

正常情况下,只待李乾顺归西,李仁爱便可以顺利即位。

然后,继续维系辽夏两国的宗藩关系。

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实际上夏国的王位传承偏偏很少有“正常情况”,反而多次伴随着腥风血雨。

原因却不是夏人野性未脱形如禽兽,而是由其国的政治特点决定的。

夏国虽然建国百余年,但封建化极不彻底,仍保留着很多党项部落时代的旧俗。

并不是夏国统治者看不到这些问题不想进行改革,而是其国的内外部压力极大,始终不具备彻底改革的条件。

像夏这种处在宋、辽两个大国夹缝中的小国,动辄就要举国动员应对大国对其发动的灭国之战,是没有资格完全封建化的。

既小又穷的夏国唯有依附于某一大国方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艰难维系国祚。

但过于依赖大国的庇护就会失去本国的独立主权,以至于统治者的小命都可以操纵与大国之手。

要想摆脱大国控制独立发展,就不能一直依附于某一国,朝宋暮辽,在两国之间反复横挑乃是常规操作。

国政的摇摆反映在朝堂上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亲宋派和亲辽派的路线之争,而王位更替时,这种斗争就会更激烈。

两派虽然名为亲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