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擅自占领的河清军以东土地。
夏人不顾金国的警告擅自介入金辽之战,不仅正面对抗金军,还窃取“本该”同金共有的土地,按照同金两国同盟协议就可以对其予以惩戒。
但此时毕竟不是信息高度发达的后世,同金两国不刻意宣扬的话,第三方的夏国不可能知道本国挥水摸鱼的举动会召来大同的打击亦属正常。
大国做事当有大气魄,大同自不可能搞不教而诛的突然袭击,即使要出兵打击夏国,也得先将外交程序走到。
好吧,真实的原因是朝廷协调燕西、河东两路进入战斗状态需要时间。
此时又正是豆类作物夏收的季节,打仗也不能耽误农时盲目大面积征发民夫。
更重要的是夏国这种国家一穷二白,只剩下烂命一条,真逼急了反而韧性极强,即使打不赢也会三天两头越境骚扰,烦不胜烦。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夏人确实不愿意同时开罪大同和大金两国。
但大同既然非要跳出来堵死夏国的扩张方向,完全不给夏人活路,那就要做好其国发疯反扑的准备。
所以,徐泽的计划提前通知夏人,给他们留出时间做足准备。
要么不打,要打就一仗让其国输得明明白白,免得以后反复折腾。
实际上,国小民贫的夏人并不是一根筋,其国的外交策其实很灵活。
夏国当代国主李乾顺幼年即位,内有太后梁氏摄政揽权,外有宋人步步紧逼,国力日衰却无所作为。
永安二年(公元1099年),辽道宗看出梁太后擅权专恣已失人心,遂遣人至夏,鸩杀梁太后,命时年十六岁的李乾顺亲政。
李乾顺虽恨母后擅权,但也恐惧于本国受制于辽,就连摄政太后都逃脱不是了辽人想杀就能杀掉的被动局面。
其人亲政后,便多次遣使入宋请和,以求借宋抑辽,争取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