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水浒新秩序 > 第五十七章 人才战略

第五十七章 人才战略(3 / 4)

也就是说,通过书院批量培养同舟社事业接班人的计划实际上破产了。

至少,当前阶段,同舟社的书院还是无法承担批量培养人才改造社会的重任。

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同舟社还是要新旧人才并用。

既要进一步普及基础教育,扩大书院规模,以增加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又要用好转化好旧人才,科考则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桥梁。

同舟社组织的科举当然要倾向于“书院系”,如此才能逐步挤压各种私学的生存空间,并顺利推广“统编教材”。

但又不能让书院学生产生入了书院就“包教包会包分配”的错误想法,必须给他们一定的压力才行。

徐泽先是让教曹拿出同舟社科考方案,结果陈集鼓捣了好几天,拿出的方案却相当干瘪,被徐泽给否决了。

这事其实不能怨陈集,其人自己都没有通过赵宋的科举,连科举本来的面貌都没有搞清楚,让他制定基于同舟社实际的科考改进方案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徐泽只能命宗泽、詹度(知大名府事)、林完、何铸(吏曹)等人与陈集一起,重新起草同舟社科考方案。

经过激烈的讨论,众人终于统一意见,考试内容包含策、论、算、格物在内的诸多内容,步骤分为初试、复试和面试。

赵宋设有算学,从字面意义就知道这门学科的尴尬定位。

郑天寿从西洋搜集的《几何原本》译出后,徐泽对其加以改进,以作为书院教材。

他还打算更“算学”为“数学”,可赵宋已经有了“数学”,乃是邵雍为代表的儒学流派,只能暂时作罢。

同赵宋科考类似,众人设计的方案也是各科占有分值比重不同,争论最大的就是这个分值比重。

陈集主管书院和教曹多年,非常清楚算学、格物等科的重大意义,当然希望同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